上周末,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此番“全面降准”,力度大于预期,一些机构由此猜测或许缘于经济下行压力等,货币政策可能转向宽松。
事实上,针对市场改变预期的可能,央行明确表态: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2020年年初疫情乍起,为控制疫情传播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财政和货币政策一度超宽松应对突发局势。但自去年5月疫情相对平稳后,央行即以“不急转弯”方式逐渐收紧流动性、降低社会总杠杆。
在央行看来,“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操作”。常规操作的直接目的之一,“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
MLF是近年来央行调节基础货币供应的常规手段之一,金融机构需要抵押资产并支付利息。相对而言,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几乎等于金融机构以零成本直接获得信贷资源。据测算,这次降准金融机构将降低资金成本约130亿元,“面粉”降价,“面包”自然也更便宜,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也将有所下降,起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果。
另外一个目的是补充流动性缺口。央行表示,此番降准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占比,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
也就是说,上半年缴税高峰期将至,将有大量企业资金转为财政存款。这时,银行需要准备充足的流动性满足企业对短期贷款的需要。
此前召开的国常会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提出“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全面降准就是通过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并向社会传导,降低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帮助受通胀影响又无力提价的中下游企业渡过难关,同时,保证充足流动性满足企业需要。以上都只是“常规操作”,和“开闸放水,大水漫灌”挨不上边。(评论员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