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 > 正文

诺奖最年长得主叫啥名字?他有何成就呢?

2022-01-07 16:34:38    出处:赢家财富网

诺奖最年长得主的出现是在昨天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中,化学奖的得主之一约翰·古迪纳夫成为目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最年长的人。这位获奖者今年已经是97岁的高龄,他为现代锂电池做出先驱的贡献,在这一行业内被称为“锂电池之父”,而现在他依然是每天都会去实验室奋斗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非常值得人尊敬。

诺贝尔化学奖除了授予了这位诺奖最年长得主之外,还有两位获奖者,分别是M·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 )、吉野彰(Akira Yoshino)两位科学家,同样是表彰他们在锂电池领域所做出来的突出贡献。根据诺贝尔奖的官方声明可以知道他们为一个无线、无化石燃料社会创造了适当的条件,从而为人类带来了最大的利益。锂电池的应用非常广泛,最离开使用的手机就是如此,除此之外笔记本电脑、相机以及其他各类数码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都是离不开的,甚至可以说没有锂电子电池就没有现在更为广泛以及发展快速的电子智能社会。这在A股中也非常的常见,锂电池概念股以及新能源汽车概念在A股中都是曾经出现长期的上涨走势,这时候一个行业的诞生。

约翰·古迪纳夫生

诺奖最年长得古迪纳夫,1922年出生于德国耶拿。古迪纳夫小时候家庭并不幸福也是咬牙苦读,考上了耶鲁大学(相当于中国的清华北大)。可他开学报道的时候,父亲只给了他35美元。那时候,耶鲁一年的学费就要900美元。在耶鲁,他不停换专业。大一时读古典文学,中途转去哲学系,为了凑学分学过化学,后来又转到数学系,毕业时拿的是数学学士学位。

中间经历二战参军后进入研究。由于换了专业,他不得不选修一些本科生的科学课程,从基础补起。虽然他勤学好问,但还是被一个教授嘲笑他:任何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的人,在你这个年纪,早就已经完成了。确实,那个时代天才辈出,爱因斯坦26岁提出相对论,爱迪生32岁点亮了白炽灯,居里夫人36岁时已经拿到了诺贝奖。而古迪纳夫博士毕业的时候,已经 30 岁。幸运的是,他读博的导师,是齐纳二极管的发明人、业界大拿克拉伦斯·齐纳。在他的指导下,古迪纳夫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芝大毕业后,他被推荐去了麻省理工的的林肯实验室,主攻固体磁的相关研究,并对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发展做了贡献。这个技术,就是后来的电脑内存。1969年,美国国会禁止将军事资金用于与特定军事职能无关的项目研究。古迪纳夫所在的实验室,受美国空军资助,但他的研究项目又与此无关,崭露头角的科研生涯只能因此戛然而止。他没想到会遭遇中老年危机,失业了。

这时候发生了石油危机。看到人们在加油站排长队,古迪纳夫对未来人类的能源使用产生了危机感。“这就是为什么我转向研究能源材料,然后受邀去牛津大学的原因。至此,我正式成为化学家。”他在日后接受采访时说道。接到牛津大学的offer之后,古迪纳夫开始了他的能源研究。锂电池之父,在54岁才开始研究如何做电池。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享有声望的科学奖项之一,1895年,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在遗嘱中将自已大部分财产设立化学、物理、文学、生理医学以及和奖的奖金,用于奖励在这些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1968年开始,瑞典中央银行一直为诺贝尔经济学奖提供奖金。获得这一项奖项很多人的年龄并不大,最小的甚至有17岁,马拉拉伊是当前世界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主,2014年,年仅17岁的她获得了诺贝尔和奖,她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因为强烈反对压制女童而被塔利班分子枪击头部,伤愈后她继续为儿童教育权利而奋斗,目前生活在英国。

诺贝尔化学奖最年轻的得主是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1935年,他与妻子伊雷娜?约里奥-居里一同获奖,当时他年仅35岁。1934年,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和妻子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名为《一种新型放射元素的人工产生》的论文。凭借这篇论文,他们夫妻二人荣获了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诺奖最年长得主曾经是美国化学家约翰?芬恩(1917-2010)于2002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其“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当时他已经是85岁了,现在被约翰·古迪纳夫刷新变成了97岁。

关键词: 诺贝尔奖 最年长得主 锂电池之父 化学奖得主

相关内容

消费
产业
柏寅碳金的专业团队具备丰富的绿色金融服务 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目标)是全球大势所趋,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彰显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大
酱香型白酒收藏价值不断提高,心悠然成更多高端消费人群优选 现如今大家除了饮酒、品酒以外,还喜欢收藏美酒。有人收藏酒,收藏的是它的艺术价值;
“众力新能源”:新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须臾不可缺少的资源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也是进入新发
“众力新能源”——数字赋能,推动能源转型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也是进入新发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