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足跟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的女性。
跟痛症是以足跟部底面及其周缘疼痛而命名的一种伤病,是指足跟皮下的脂肪垫、滑囊、骨、筋膜等由退变、外力、劳损或受风寒湿侵袭等因素,引起足跟部疼痛、组织异常与压痛,负重、行走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伤病。它包括跖筋膜劳损、足跟脂肪垫炎、跟下滑囊炎、跟骨骨刺等。
江苏省人民医院老科协诊疗中心专家,南京太乙堂中医特邀专家董惠主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学贯中西,治学严谨,擅长各种疼痛的治疗,使用针灸与药物结合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足跟痛方面,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深受患者肯定。
董惠主任介绍,足跟痛中医认为肾气亏虚是产生本病的内在因素;外伤、劳损或寒湿入侵经络则是其外在因素。如日常挑担、负重行走或长途跋涉,局部挫撞等均可引起跖筋劳损。此外,跟骨结节退变,骨刺形成,亦可导致纤维脂肪垫炎、跟下滑囊炎、引起典型的足跟痛。跟痛症可包括跟后痛与跟下痛两个部位。
1.跟后痛主要是由足部的反复趾屈、行走与弹跳等牵拉动作,引起跟骨结节部的后上方跟腱附着点过度疲劳或撕裂,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组织増生、变性等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或青壮年女性因长期穿高跟鞋,鞋的后方与跟骨结节之间反复摩擦,形成足跟后方滑囊的炎症所致。
2.跟下痛多由于长期站立于硬地面工作,或扁平足畸形,使跖筋膜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跟骨结节前方跖筋膜附着处因受牵拉而发生充血性渗出,或产生骨膜下血肿,日久形成刺状骨质增生;或行走于高低不平的地面,或被小石子硌伤,引起跟下脂肪垫或脂肪垫与跟骨之间的滑囊组织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所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