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 > 正文

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我国科学家有新策略

2023-08-09 13:19:50    出处:科技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技日报讯(通讯员 衣晓峰 孙理 记者 李丽云)8月7日,科技日报记者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教授杨宝峰团队首次发现类泛素化分离蛋白1(CAND1)能够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增强CAND1的功能有望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据介绍,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不是由酒精滥用和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因素所导致的脂肪肝,主要表现为肝组织内脂肪集聚和堆积的肝脏病变。脂肪肝的病变过程包括肝细胞脂肪变性、胰岛素抵抗、出现炎症甚至肝脏纤维化。由于经济发展使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变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单纯型非酒精性肝脏脂肪变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在终末阶段可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需要接受肝移植手术来延续生命。

当前,没有专门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获批上市。因此,进一步揭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机制,锁定新的调控分子,对靶向新药的研发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杨宝峰及其团队成员潘振伟、吕延杰、钟翔宇等多位专家经过多年潜心探索,首先证实CAND1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演化过程密切相关。在这项研究工作的最初阶段,研究人员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基因表达数据库中,筛选出候选基因CAND1,发现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以及高脂肪饮食喂养的脂肪肝小鼠的肝脏中,CAND1的信使核糖核酸与蛋白水平均相对减少。为深入探寻CAND1功能,科研团队还构建了肝脏特异性过表达及敲除CAND1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发现肝细胞特异性敲除CAND1会加重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损伤,而肝细胞特异性过表达CAND1可逆转其病理改变。

研究团队还发现,CAND1对雌性小鼠和雄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系脂质积累同样具有调节功能,专家猜测可能还有其他途径调节CAND1表达。

该研究表明,CAND1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关系密切,增强CAND1的功能将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策略。下一步,科研团队将基于这一策略筛选研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小分子治疗药物。

关键词:

消费
产业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年中经济观察)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
40天就出栏的鸡是吃了激素吗?专家:也要看品种 【 40天就出栏的鸡是吃了激素吗 ?】白羽肉鸡是科学研究、科学培育下的
建筑可阅读|在公共建筑中触摸近代上海的红色往事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上海的石库门中。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
布局顺周期,兼顾“中特估”,基本面50ETF(512750)聚焦“绩优生”丨ETF观察 7月以来,A股市场政策暖风频吹,成交额与北向资金均释放积极信号,顺周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