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古字象形为人们因穿上了合脚的鞋子而眉开眼笑的情形。“履”的古字象形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为“眉”字的象形,表示人们因高兴而眉开眼笑的情形;中部为“止”字的象形,表示人们脚趾的形象;下部为一个撇的笔画,表示人们脚底有鞋的情形。
“履”的古字象形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演化过程,这与“步”有着直接的关系。“步”的古字象形为人们在走路时左脚与右脚前后跟进的情形,这是直立的人类正常行走的状态。我们在前面“寸”与“尺”的古字解密中,详细地阐述了华夏先民们用自己的手掌及手臂作为长度计量单位的情形。然而,随着农耕生产技术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尤其在“公田”和“私田”相分离的生产模式下,测量土地面积的重要性和需求度日益突出。显然,土地的测量用“寸”与“尺”,甚至用木杖来测量,都是不合适的。于是,华夏先民们引申出了“步”的长度计量单位,既由氏族部落首领或贵族用行走时左脚与右脚之间的前后距离作为长度计量单位,这样不仅方便测量,而是只要测量的人不变,或者身高差不多,其测量的土地面积基本上还是相对准确的。
当然,此时测量土地的人肯定是氏族部落首领或贵族,他们不仅是土地的拥有者,而且是有尊严的权贵,更是能够穿得起鞋的人,由他们亲自来测量土地被称为“履”。此时“履”字的象形,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皮”字的象形,意思是指当时最好的鞋子是用动物的皮毛制作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皮鞋”;不知什么原因后来被人们讹写成了“尸”字,或许是人们对当时的权贵们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的嘲讽吧?!下部为“复”字的象形,我们在前面“覆”的古字解密中详细地阐述了“复”字的古字象形及其古意,表示人们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行走的情形。这说明虽然是地位尊贵的氏族部落首领或贵族,但在测量土地时还是比较认真负责的,需要来回反复地行走测量几遍,才可以确定一个比较准确的“步”数。所以,“履”既指鞋子的意思,又有行走的情形,更有履行职责的意义。
(相关资料图)
所谓“郑人买履”,出自先秦法家经典《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是指拘泥于教条,不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与君共赏魏晋时期曹植的诗《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关键词: